星期一休館
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09:00~17:00
糖業是曾是臺灣台南地區重要產業之一,由南科考古遺址中,有發掘過石車、糖廍、四連灶等製糖產業文物與遺跡可見一斑,本次活動搭配特展與土地共舞,將讓民眾體從前推石車榨甘蔗與動手製作台糖 SL-370 蒸氣機車紙模型等行程,帶領大家再現這片土地的回憶-製糖產業的精采光景。112/12/231.09:50-1 ...更多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玩軟體等3C產品發展快速,使用者的年齡下降,尤其是中小學的學生們。若過度使用3C產品,容易造成視力的損傷,如近視、青光眼等,嚴重者亦可能會失去視覺,因此,保護眼睛的作為更加重要。 活動中將透過運用展廳視障口述影像導覽方式,讓參觀者認識博物館無障礙展示環境及友善服務資源。 ...更多
從展場導覽中得到藝術啟發,在遊戲中,完成創作認識自己。讓參加活動的大小朋友,結合對展覽更深入的了解,化為自己的創作,在無批判的環境下,能欣賞彼此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以達展示內容中,想傳達的在創作中「互相看見、互相理解、自我肯定」的內涵。參觀「我是誰」特展展場內藝術家的追 ...更多
串連康樂本館、卑南遺址公園與南科考古館三個場域,結合臺灣自然史、臺灣史前史、世界南島‧南島世界三大展示主軸,統整臺灣3萬年來迄今有關植物生態、人群交流、環境資源等面向,聚焦科學與人文跨領域交會呈現之史前與南島知識。 配合國教署112年度本土教育人才培育素養計畫,康樂本館推出3場 ...更多
配合國教署112年度本土教育人才培育素養計畫,南科考古館推出結合常設展及特展內容的主題研習,冀望引領學校老師結合12年國教的核心素養概念發展課程活動,深化教師本土素養與國際觀,進而落實於教學領域。南科園區距今約5,000年前迎來第一批移民-大坌坑文化人,他們是最早居住在臺南的一群人,定居在臺地與丘陵 ...更多
展覽同時與插畫家辛卡米克合作,以七隻貓為主角,化身博物館不同類型的工作人員,帶領參訪者了解博物館幕前、幕後的工作情況。 直擊!博物館後臺 在資訊爆發的當代,我們已習慣在博物館中參觀展覽,閱讀各種藏品的故事,卻未曾想過藏品從何而來。作為觀眾,似乎只能看見博物館對外開放 ...更多
史前館推動部落樂舞串聯的二三事天搖地動地牛翻身:臺灣原住民地震傳說「走讀部落‧為長青『賀彩』──重回來食路篇」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三和文化的人形工藝(下)蹲坐的勇士骨角雕器新進藏品介紹:1982-2013年的賽夏族服飾「走讀一日學‧史前餐桌:跟著史前人靠海吃海」構想緣起與辦理心得
三和文化的人形工藝(上)陶器人形刻印紋與意象創作史前館樹皮布主題教具箱鳥居龍藏臺灣調查相關考古遺留初探—由日本德島縣立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展示文物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