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聞稿】史前館與佛陀紀念館合辦「繁花似錦 人情之美─東亞織品展」同時與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簽訂五年合作協議

  • 發布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作辦理「繁花似錦人情之美─東亞織品」交流展,1月30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正式開幕,展覽以女性傳統的指尖藝術織繡為發想主軸,將史前館多半未公開展示的展示文物,結合佛陀紀念館東亞族群服飾物件,以五個展示軸線共同展出。展覽自即日起至2月21日於佛陀紀念館第三展覽廳展出,歡迎觀眾過年期間到佛館走春欣賞。    
      史前館與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分別由王長華館長與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共同簽訂五年合作協議,期望結合雙方資源,擴大共同推廣與行銷效益,未來將整合跨界資源,加強專業人才與展覽交流,也建立學術與資訊的長期合作關係。 
      史前館王長華館長表示,「繁花似錦人情之美─東亞織品」交流展傳達的是以前東亞區域女性製作物件時蘊含的內在情感、如何透過圖騰、紋飾表達對使用者的祝福。感謝佛陀紀念館與史前館共同策劃該展,也讓觀眾可以親睹多件珍貴且首次公開的典藏文物。
      兩個展示主軸分為從女性的編織歷史到各種技藝(蠟染、刺繡,特殊物件背兒帶)的物件以及本館公共藝術作品尤瑪達陸〈展開夢想的翅膀〉、拉黑子的木雕創作,並以本展示文物為發想的裝置藝術。
位於高雄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無論在荷蘭時期或在清朝期間,都是平埔族群的生活地域,為了彰顯在地文化性,史前館特別展出館方珍藏大武壠族女性製作的劍帶以及繡樣,讓觀眾了解過往在這塊土地上平埔族群女性卓越的織繡技藝。
      史前館也展出做工繁複的苗族銀飾及5件織繡繁複的背兒帶,其圖騰最具溫馨意涵。透過苗族傳統神話「蝴蝶媽媽」的發想,將裝置作品與文物意涵連結,利用雷射雕刻製作透明蝴蝶,並以西班牙彩繪玻璃顏料,將百隻蝴蝶反射成倍數概念,從虛幻中紛飛出,最後落在一件以蝴蝶為刺繡的織品中,總述背兒帶要傳達的母愛。
      本展覽在佛陀紀念館的開春特展別具祥福意義,希望觀眾除了觀賞與沉浸在展覽中。將近50多件的文物陳列,件件都是精品,所搭配的裝置藝術,皆與展品相互呼應。展覽結尾,我們期望集合公眾的創作,邀請觀眾自行選擇一張色紙,摺出最具祝福的紙鶴作品留存。展期結束前,觀眾集體創作的紙鶴會做為展示的一部分,期望在疫情嚴峻的當下,留下一個集結眾人祝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