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史前館「帛琉大船」落成儀式 - 依雙方風俗進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新聞稿931213 史前館「帛琉大船」落成儀式 - 依雙方風俗進行 〈本報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拓展南島民族方面的典藏,向帛琉共和國民間匠師購得一艘運輸大船,做為未來建立南島文化園區之基礎。這是國內各博物館首次購入南太平洋舷外浮桿獨木舟(outrigger canoe)實體。十三日上午十時卅分在史前館大廳,依據帛琉、臺灣原住民與漢人風俗舉行簡單隆重的落成儀式,象徵著史前館航向南島紀元。 大船於十二月十二日進行組裝,由四位帛琉匠師專程前來台灣作業,放置於史前館入口大廳。十三日的儀式由史前館副館長崔瑞明主持,邀請匠師與史前館同仁參與,台東市賴坤成市長也蒞臨致詞。 史前館表示,南島民族素以海上航行著稱,其傳統船隻各具特色,為推廣南島民族之海洋文化,計劃收藏世界各南島民族之船隻。因此,今年首先向帛琉購入舷外浮桿獨木舟。舷外浮桿獨木舟是南太平洋的南島民族重要的傳統船舶,也是南島民族拓展與貿易的運輸利器。船身皆由一根木頭刨製而成,船舶的右舷以支架連結一塊浮板,增加在大海航行的平衡穩定,浮板上的支架可以穢騄f物與糧食。 帛琉傳統船隻有「運輸用獨木舟(Kaeb)」、「戰船(Kabekl)」、「貨船(Brotong)」、「捕魚用獨木舟(Blai ra Bul)」等四種,大型船舶可搭載四十至五十人。此次購得的為「運輸用獨木舟(Kaeb)」,是近五百年來帛琉人所使用的類型,由帛琉Ngchesar州的Ngchesar人負責造船。 自今年九月起,日裔帛琉人山城金太郎(Kintaro Yamashiro)擔任匠師,帶領十四位當地人利用近兩個月(9/10~11/8)的時間製造而成,木材來自帛琉本地大型樹木「帛琉木(烏卡爾,Ukall)」,長八公尺、寬二•三公尺、高為五•五公尺,可搭載七人。 據帛琉匠師表示,帛琉人造船並沒有固定時節,只要使用的樹木沒有正在結果或落葉即可,材料來源為當地任一大型木材,例如Ukall、Meduu、Las等樹種。選擇一個好時機開始造船,並舉行小型宴會;當大船建造完成時,則會舉辦大型慶典,邀朋友前來吃東西、跳舞。 造船時需要遵守的禁忌,在船完全建好之前,不可以做清潔工作,因此刨木的碎屑就堆疊在船身兩側,做為支撐。而女人不可參與整個造船工作。 帛琉技師進一步表示,建造完成的船舶通常為個人、群體或村落所有,管理則由船主或是經指定的某些人去照料。目前世界各地擁有帛琉獨木舟的國家包括日本、關島、夏威夷及塞班島等。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敬啟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