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特展為本館卑南文化公園「原住民族文化藝術工作者駐園創創作活動」年度成果展,今年度獲選者為來自嘉蘭部落、從事陶珠創作的胡莉亞女士Paules Makakadruwan。在排灣族社會《kiljivak》的解釋是天上的神或別人「給了愛」,八八風災後大家給了許許多多的愛給嘉蘭村,是眾人的愛讓嘉蘭部落的族人......
時間:2013-12-31 ~ 2014-01-12
源起於印度的佛教信仰,卻穿越兩千五百多年的傳播,深植在亞洲民族的思維中。然而佛教的實質傳播路徑,卻也透過了橫跨歐亞的貿易之路——絲路,將佛教文學與藝術遺留在絲路上的遺址裡。在西方殖民主義侵略下,經過了19世紀各國考古學家的發現與掠奪後,絲路上碩果僅存的文物,在當地文化財產機構的發掘與保護下,跨越新疆......
時間:2013-12-20 ~ 2014-03-20
Taromak部落位處台東縣卑南鄉,居住環境周圍涵蓋阿美、卑南、排灣及布農等族群,自古以來互動交流頻繁,文化發展與西魯凱族有顯著差異,部落則歷經遷徙、族群衝突、天災磨難等生活飽受波折,族人在顛簸環境中仍堅守傳統文化並且浴火重生。Taromak男子平時以alakoa(男子會所)為核心,隨時待命處理部落......
時間:2013-12-11 ~ 2014-09-11
說到留學,多數的臺灣學子都會不約而同地將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等熱門國家納入口袋名單,不過,最受青睞的國家當屬美國。這些留美學人,對台灣過去半世紀以來的政經發展及社會學術等方面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台灣早期能赴美留學者多靠家人傾力支持,才能勉強成行。爾後,隨著臺灣政經的發展,有志赴美留學者,透......
時間:2013-09-12 ~ 2013-11-24
岩佐嘉親先生以一己之力進行南太平洋諸島國的文化調查工作,歷經五十餘年,收藏許多南島民族的文物。因聞本館積極推動南島文化研究,且屬南島民族國度之一,因此將畢生收藏的文物及相關調查研究資料,捐贈給他從未造訪過的臺灣。岩佐先生的捐贈豐富了本館的典藏內容,並希冀透過展示讓這批捐贈品能發揮更大的意義。【指導單......
時間:2013-08-16 ~ 2014-09-30
以虛擬實境、情境體驗、文化創意等方式呈現出「給活在現代的你─城市獵人的足跡」、「給追求真相的你─暖化的實驗」、「給走向未來的你─未來的腳本」三大主軸方向,期望以過去人類文明的歷程為借鏡,思考目前地球遭遇的問題,進而掌握未來可能演變的趨勢,引導民眾以樂觀進取的態度面對「未來世界」。
時間:2013-08-09 ~ 2014-02-09
地球身上出現各種症狀:「海水酸化」、「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乾旱」、「水災」、「熱浪」、「寒害」…,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和生物們都一起受到地球生病的影響。麗堤亞所居住的海島因為海平面上升,讓家園漸漸淹沒;早來的大雨讓亞朗家的收成不能隨著固定的雨季收成;氣溫的上升讓瘧蚊的分布區域擴展到尼克居住的山......
訊息棒(Message Stick)是澳洲各部落互通消息的傳統工具,他們在短棍上做記號交給信差,再送到其他部落。這個由澳洲藝術銀行策辦的國際展,使用訊息棒作為主要意象與標題,用意就在於希望成為溝通工具,在原住民之間、也在非原住民與原住民之間、更在澳洲與國際之間傳遞訊息。此國際巡迴展展出11位澳洲原住......
時間:2013-07-12 ~ 2013-08-25
八仙洞遺址出土台灣最古老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其年代就目前之資料所知,最早可以達到將近3萬年前,是台灣有人類歷史的開端,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文化部已將這處遺址指定為「國定遺址」。本展覽展出近年來文化部及臺東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臧振華博士所主持「八仙遺址調查研究計畫」所出土的一部份文物......
時間:2013-03-29 ~ 2013-08-18
百步蛇是「臺灣蛇」的代表,是已被列入「珍貴文化資產」的保育類動物。具有百步蛇文化的原住民族,包括排灣族、魯凱族與布農族等。排灣族與魯凱族的起源神話,與百步蛇息息相關,與布農族的傳說故事相比之下,顯得神祕許多。百步蛇神話,也是這些族群的藝術創作的泉源,將百步蛇紋裝飾於宗教信仰與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中,發展......
時間:2013-02-26 ~ 2014-01-19
故事的開始 ~許多父母都以影像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為他們留下永恆的孩提記憶;但在偏鄉部落的兒童卻未必人人都能如此幸運。因為兩位卑南族小女孩與聯合報攝影中心主任林錫銘一場火車上的相遇,成就了公益平台向大眾募集愛心二手相機送往偏鄉孩童的美事,4000台舊相機,透過二十多位志工媽媽連續十個月協助整理相機,......
時間:2013-02-06 ~ 2013-02-28
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台中市政府勞工局共同主辦之《工安福爾摩斯特展》,將於12月21日起,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第三特展室展出。特展空間則採環保概念創意設計,整體展示架構由瓦楞紙板組合構成,不僅環保,而且便於組裝與增添展示內容。展覽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31日止,......
時間:2012-12-21 ~ 2013-03-31
相對於玉、石等器物,陶器的「物質價值」並不高,卻是史前時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生活用品,同時也是史前時代遺址上最普遍的出土遺物之一。然而一般人鮮少了解的是,因陶器的物質特性,使得它成為世界新石器時代文化中,最被廣泛研究的考古遺物,甚至說整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研究,是以陶容器為核心開展而來亦不為過。本特展試......
時間:2012-12-14 ~ 2013-09-15
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從傳統祭儀到部落婚喪喜慶等各項場合,歌舞皆能居中擔任傳達集體情感的角色,村人熱情的性格更習慣以歌舞會友一起Kivala。1990年嘉蘭國小民俗舞蹈團曾赴德國Marktheidenfeld(馬肯田郡)表演,受到盛大歡迎。從出發、歡迎儀式、拜訪、宴會、交流、表演到歡送等各場合,幾乎處處......
時間:2012-11-16 ~ 2013-05-31
為呈現史前到當代樹皮製作運用的變化,並促進大眾對原住民族文化藝術之認識,邀集樹皮創作藝術家林戎依小姐(成功阿美族,原住民名字Alo)辦理「時尚‧樹皮Play Bark」成果展,Alo以「發揚樹皮文化和改造樹皮形象」為創作理念及特色,展現刺激部落年輕族群保留文化的企圖心,製作出具時尚精品感的樹皮創作品......
時間:2012-11-03 ~ 2012-11-16
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自然、素樸的美感,敬天的生活態度。這些美感與態度不只在原鄉才有意義,更值得推廣到現代化城市中,感動你我。漂流木、石板、陶土、樹皮布、竹、月桃、香蕉絲等,不只是溫暖、親近有觸感的有機材,更承載了源流不斷的文化生命與故事:愉悅勞動、傳承使命、追求幸福……......
時間:2012-10-05 ~ 2012-10-24
「漂流文獻」泛指海難相關紀錄及漂流事蹟,十六世紀中葉起,各國海上活動頻繁,海難紀錄及漂流事蹟大量增加。漂流文獻不僅是研究海上運輸、貿易、氣象、海難救助制度、海底沈船等課題的重要史料,也是探索各國關係史及文化傳播的資料,更是了解當時人彌足珍貴跨界經驗的重要素材。臺灣做為一個海洋國家,與海接觸頻繁,加上......
時間:2012-10-02 ~ 2012-12-30
在襲捲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中,新幾內亞因有著獨特的人文生態和環境背景,長久以來為人類學研究重要經典的區域。劉其偉、劉寧生父子和劉士勳先生,是臺灣極少數赴新幾內亞進行文物和影像採集的案例。1993年深入塔里高地、普羅羅雨林、希匹克河上游,以及離島的它霸群島等地,行經高地、雨林、沼澤和島嶼等不同的地域,結合......
時間:2012-07-27 ~ 2012-10-28
單元一:百年回眸──百年來的臺灣人類學以時間發展動線,引領認識臺灣人類學百年來發展歷史(機構和學者)與重大發現(如遺址發掘、大型整合性研究),並以過去中外人類學家採集的文物標本及田野影像為實證,呈現臺灣古今諸多來去人群的文化脈絡和現狀。單元二:田野觀點──田野工作的人類學家身處田野中,人類學發展出田......
時間:2012-04-03 ~ 2012-06-20
「追風南行小英雄-黑面琵鷺的故事」影像展,既說環保也講勵志,一方面介紹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以及多元物種消失的生態困境,教育未來世界的主人翁,提早有了危機意識與因應之道。由黑面琵鷺的保育話題出發,連結台東在地鳥類資源,強調自然保育觀點,推動生物多樣性之觀念。希望讓自然保育、挽救瀕危物種變成一個全民運動。......
時間:2012-03-29 ~ 201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