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報告)))因本次活動報名踴躍,我們將於6:45至7:05辦理報到,逾時不候,未準時報到的名額將出讓給現場排隊候補的民眾。 【週五放映】卑南遺址公園每月挑選一個週五夜晚,於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放映符合「環境生態、原住民族文化、文化遺產」三大主題,或與在地及時事相關的近年影像新作品,......
時間:2018-05-11 ~ 2018-08-17
【週五放映】卑南遺址公園每月挑選一個週五夜晚,於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放映符合「環境生態、原住民族文化、文化遺產」三大主題,或與在地及時事相關的近年影像新作品,並規劃映後座談。(參與人員可獲得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認證)關於本片-《背包客來了》(Gringo Trails,另譯《老外路線》)佩吉.費爾(......
時間:2018-05-11 ~ 2018-07-06
本週選書-雖為虛構故事,但因族群語言不通而無法溝通的情節,是否相當熟悉呢?這不應該造成我們的隔閡,而是提醒我們欣賞多元的美麗。《傻魯比魯傻》文圖|鈴木康司兩個不同族的獵人為了爭奪獵物而吵了起來,各說各話、僵持不下的結果,引發了憤怒的國王們各自率領大軍前來討回公道。兩軍混戰後,雙方都死傷慘重,而留下來......
時間:2018-01-12 ~ 2018-02-10
本週選書-故事背景發生在知本林道,是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從兩棵樹身上,我們人類能學習到甚麼?《千根榕的秘密》文|蔡亦琦 圖|鍾燕貞這個故事是有所本,在知本林道上確有一棵參天的白榕,白榕因支柱根巨大,氣生根發達,也叫做千根榕。本書以這棵白榕為主角,譜寫出一個美麗的傳說,一段塵封的秘密。從一隻......
時間:2018-01-12 ~ 2018-01-27
本週選書-東部阿美族的神話傳說,帶出多元的性別觀念及信仰,另一方面,也是關於回家的故事。《女人島》文|張子媛 圖|李漢文台灣東部海邊阿美族漁夫,出海捕魚遇到大怪魚追捕小鯨魚,漁夫和怪魚搏鬥後被海浪推到都是女人的小島,雖然成天唱歌跳舞、衣食無虞,但他仍日夜思念故鄉。一年後漁夫決定回家,遇到當初營救的鯨......
時間:2018-01-12 ~ 2018-02-24
本週選書-為賓茂部落耆老口述的神話傳說,由臺東縣賓茂國民中學師生共同採集與創作而成。《頭目Muakaikai的故事》文|呂美琴、呂秋琴 圖|呂書妤 翻譯|戴曉晴一個父母雙亡的部落女頭目,因為阿姨對頭目身分的覬覦,而開始運用不同技巧及事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女孩又如何喪失自己頭目外在條件,祖靈又如何......
時間:2018-01-12 ~ 2018-02-03
每個部落母語的傳承,既是令人悸動的成果,也是一個才剛開始的段落。卑南族卡大地布、阿美族馬蘭杵音及排灣族金崙溪流域,因多年來的母語紮根而萌芽出現在的成果。本展覽從這三個族群的故事開始,呈現東臺灣母語復振的樣貌,包括傳統領域、歌謠音樂、傳說故事,看見母語文化如何與環境、歷史記憶深深結合。 主辦......
時間:2017-12-17 ~ 2018-03-04
從一位追尋藍鯨蹤跡的記者開始,他驚訝的發現純淨的海洋裡竟然有塑膠垃圾!於是開啟了團隊追查塑膠流向海洋的旅程。他們花了四年,走訪全球 2,000 多個地方,團隊揭開塑膠污染的驚人真相,並提供解決之道。
時間:2017-10-27 ~ 2017-12-20
為什麼我們要保存文化?沒有了文化會怎麼樣嗎?世界上其他國家又是怎麼保存自己的文化呢? 我們出生在一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古怪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長大的小孩子,跟自己的阿公阿嬤越來越不像、卻跟地球另一端素不相識的十億個年輕人越來越像,在這個時代長大的我們都用一輩子來回答兩個非常龐大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
時間:2017-10-27 ~ 2017-12-13
Q版史前文物一個個穿越時空,從史前來到現代,發揮您的創意運用文物輪廓創作其紋路,掃圖裁藝機裁切轉印於生活用品素材上,即可做個專屬於自己的文創小物帶回家哦!場一:輕巧棉布收納包時間:11/26(日)14:00-16:00材料費:100元報名對象: 一般大眾、教師、親子、志工聯絡洽詢:(089)3811......
時間:2017-10-24 ~ 2017-11-26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名為創意的小精靈,隨手一畫也許是一朵花一棵樹或是無限想像的幾何圖形,經由掃圖裁藝機就能化成實用的個性化生活用品,非常適合親子共同創作。13:30〜14:00報到與活動說明14:00〜14:30掃圖裁藝機使用說明14:30〜16:00圖案設計與掃圖裁切並完成作品16:00賦歸活......
時間:2017-10-20 ~ 2017-12-24
竹筒飯是許多原住民節慶活動時的米食料理,一般人野外炊煮也會就地取材利用中空的竹子當容器,煮出融合竹子、月桃特殊香氣的竹筒飯。活動內容: 13:30〜14:00報到活動說明14:00〜14:20原住民竹筒飯介紹14:20〜16:10竹筒飯製作品嚐16:10賦歸 活動收費:酌收活動材料費110......
時間:2017-10-20 ~ 2017-11-18
主講:菅家博昭/示範:菅家洋子/翻譯:馬芬妹 日本福島縣奧會津大沼郡昭和村自古即以生產苧麻聞名,是堤供越後布部的最佳原料。菅家博昭30年來長期研究昭和村苧麻工藝文化及各種文物史蹟,為當地苧麻保存會和工藝博物館進行詳細調查記錄出版。菅家洋子自昭和村苧麻體驗制度結業,目前是苧麻技術織姬,從事保存苧麻工藝......
時間:2017-10-17 ~ 2017-12-24
主講:呂憶皖(國立故宮博物院觀眾服務科副研究員兼科長)故宮為提昇視障觀眾的參觀品質,自2017年6月起推出「視障觀眾多元友善服務」,這五項新增的服務項目包括口述影像語音導覽、「國寶總動員」動畫片口述影像版、觸覺地圖、點字參觀手冊、觸摸輔具等,更加豐富視障觀眾的參觀經驗地點:本館2058(60人)教室......
時間:2017-10-17 ~ 2017-11-22
「第七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透過英國Wildscreen的協助,「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每年引進20部世界頂尖的生態環境紀錄片,進行巡迴播映。本屆影展於卑南遺址公園共放映7部影片,皆為與在地議題相關,或適宜親子共賞者。觀賞重點除了自然生態及環境的相關知識外,更擴及影片中豐富的創作元素,由畫面、音樂......
時間:2017-09-09 ~ 2017-10-07
第五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主題展示-「kulumah(回家)」藝術創作特展「Lumah」在布農語意為「家」,是居住和生活核心,在時代環境變遷下,原住民因遷徙或經濟等因素,不得已離家到都市生活,部落文化面臨斷層,也成為當代社會顯著現象。本特展以「kulumah(回家)」為主題,邀請臺東縣高中職原藝班青年與......
時間:2017-06-06 ~ 2018-01-07
「擴增實境:史前漁獵情境體驗」使用擴增實境技術,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疊合,並讓使用者透過螢幕,與虛擬人物進行互動,呈現史前卑南文化人漁獵的過程。「虛擬實境:卑南遺址公園360度環景」利用360度環景實拍技術,介紹卑南遺址公園考古現場的挖掘歷程,以及代表性的月形石柱,並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將環景影像與解......
時間:2017-04-18 ~ 2017-06-18
阿美族語maro是坐下來的意思,kamaro'an則是坐下來的地方,亦為居住的地方。本展以「kamaro’an i 'Atolan」為題,直譯為「在都蘭的居所」,邀請觀眾進入參展人的生命中,聽他/她講述都蘭部落個人、家園和土地的故事。策展人邀請部落不同年齡的成員參展,展品以參展人提出的個人代表性物件......
時間:2017-01-20 ~ 2017-02-19
臺灣在地圖上很小,但連結了廣闊的時空與人性網絡。臺灣玉,臺灣特有的玉石、史前到現代的珍寶、臺灣到東南亞的交流見證。「玉見臺灣」從礦物、產業、考古、史前及文創等面向揭開五個「點燃」的故事。什麼是「臺灣玉」?從科學的角度認識臺灣玉特有的身分密碼。點燃「價值」:臺灣玉如何從廢石到寶石、「麻雀變鳳凰」,躋身......
時間:2016-12-14 ~ 2018-02-28
本特展將卑南族下賓朗部落100年間的人、事與生活,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到訪的朋友;透過認識卑南族花環,和族人們一起編織花環,想想遠在家鄉的父母親人,關心在外打拼的姊妹兄弟,聯絡許久不見的老朋友們,重新牽起逐漸淡去的情誼。【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賓朗部落【合辦單位】普悠瑪產業示範區推動......
時間:2016-07-27 ~ 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