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表:8:30 - 8:45 報到 8:45 - 8:50 開幕8:50-10:20 王鑫(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 講題: 世界遺產的源起、發展與核心概念10:......
時間:2018-09-12 ~ 2018-10-12
【週五放映】卑南遺址公園每月挑選一個週五夜晚,於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放映符合「環境生態、原住民族文化、文化遺產」三大主題,或與在地及時事相關的近年影像新作品,並規劃映後座談。(參與人員可獲得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認證)關於本片-《阿莉芙》王育麟 / 2017 / 臺灣 / 97分鐘髮型設計師阿利夫(舞......
時間:2018-09-05 ~ 2018-11-23
*** 活動地點異動:原活動場地因營業調整,故本活動移至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簡報室」(文化公園路旁弧形建築物)進行。(20181210更正)【週五放映】卑南遺址公園每月挑選一個週五夜晚,於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放映符合「環境生態、原住民族文化、文化遺產」三大主題,或與在地及時事相關的近年影像新作......
時間:2018-09-05 ~ 2018-12-14
日期:9月14日(五)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遊客服務中心 多功能教室(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對象:年齡12歲以上,對藝術及工作坊創作類型感興趣者。 場次A史前考古與當代日常的重疊光譜藝術家:太認真藝術雙人組(郭柏俞、佘文瑛)時 間:10:00-11:30自備材料:現場請提供一隨身物品供影......
時間:2018-08-20 ~ 2018-09-14
【週五放映】卑南遺址公園每月挑選一個週五夜晚,於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放映符合「環境生態、原住民族文化、文化遺產」三大主題,或與在地及時事相關的近年影像新作品,並規劃映後座談。(參與人員可獲得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認證)關於本片-《幸福路上》宋欣穎 / 2017 / 臺灣 / 111分鐘在台灣幸福路長大......
時間:2018-08-13 ~ 2018-10-26
活動內容:13:30-14:00 報到活動說明、卑南遺址環境與內涵介紹14:00-15:00 防蚊液使用的植物介紹15:00-16:00 製作防蚊液16:00 賦歸
時間:2018-08-09 ~ 2018-09-29
第1屆史前館藝術駐村「未來遺址:用藝術挖掘歷史」的3組駐館藝術家mamoru (b. 1977)、吳思嶔 (b. 1985),以及由郭柏俞 (b. 1989) 和佘文瑛 (b. 1989) 組成的「太認真」,將以這場午後輕鬆的藝術開講作為見面會,分享其藝術創作及作品介紹。駐村藝術家mamoru透過研......
時間:2018-08-06 ~ 2018-08-10
本特展以「流浪的種子」為主題,在博物館與當代藝術兩種視角下以雙策展形式,探討區域間移動 與遷徙的過程及其相互影響。透過來自國內外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與駐地行動,與博物館在人類 學、自然史物件所呈現的觀點下相互激撞,引領民眾開啟哲學性思考,從新的角度發現文物及自然 史的文化意涵,進而反思人類遷徙的歷程......
3萬5000年至3萬年前,琉球列島突然出現人類的蹤跡,從遺址留下的證據,訴說著人類已有能力橫越海洋,前往遙遠的島嶼。突破重重難關的祖先們,當時擁有什麼樣的技術呢?他們又面臨多麼困難的挑戰呢?在解開遺址之謎前,我們必須先認識海洋,才有可能解決這些謎團與人類冒險的課題。活動時間:2018年8月17日 (......
時間:2018-07-05 ~ 2018-08-17
透過英國Wildscreen的協助,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自2011年起舉辦「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WildViewTaiwan Film Festival in association with Wildscreen),每年引進台灣20部世界頂尖的生態環境紀錄片,進行為期一年的巡迴播映。野望影展的......
時間:2018-07-01 ~ 2018-11-17
轉彎人生,從不敢承認自己的人生低谷,彎回找自己;從「流浪到臺北」,彎回原鄉;從第一個國語(日語)、第二個國語(華語),彎回母語。走過殖民時期的人生低潮、走過離鄉背井的苦悶;不管哪個年代,都有人從深刻體驗中,譜出、唱就一首首反映與見證時代之歌。
時間:2018-06-29 ~ 2019-03-09
「傳統」、「復興」、「再現」三大面向,展示臺灣原住民製陶文化的歷史與當代發展。其中「傳統」與「復興」兩大面向,試圖以原住民傳世的古陶器對照當代原住民新製的傳統技法作品:「再現」則是展出當代原住民結合傳統文化、自身省思、社會議題的創作。本展由陶藝家王昱心教授策劃,宋林美妹、撒古流、雷斌、全東明、廖光亮......
時間:2018-06-29 ~ 2018-09-03
1943年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在東部布農族崁頂部落調查,首次聽到「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亦稱八部合音)」,受到極大震撼,他寫下「那歌聲之優美,無以言喻」的感觸,心情久久未能平靜下來。黑澤隨後於1953年在ICTM(國際傳統音樂學會)發表論文,以Pasibutbut獨特的合音與泛音的半......
時間:2018-06-29 ~ 2019-03-24
本館與臺東縣高中職原藝班、社團共同辦理第6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以歌舞表演及視覺藝術等動、靜態展演呈現,今年以「圖紋.陶」為主題,藉原住民傳統圖紋與陶藝發展雙創作方向,探討臺灣原住民藝術從「傳統」復振走向當代「創作」的歷程,並展現當代原住民藝術教育成果。本展演結合《臺灣原住民陶藝展》19 位國內原住民......
台灣自三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直至十七世紀初才進入文字記錄的歷史時代,史前時代久遠而漫長,考古學家就像偵探,從地層中抽絲剝繭,描摹出史前人類的生命史,以及這片土地上的漫長變遷。精選《考古台灣》書中內容,囊括近二十年台灣最重要考古發現,數十位考古學家傾囊相授,收錄兩百件博物館及研究機構考古藏品,精彩插畫......
時間:2018-06-27 ~ 2018-10-31
時間:2018-06-26 ~ 2019-06-30
結合「流浪的種子:移動與遷徙–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特展導覽,在暑假期間配合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小野柳的海濱植物導覽、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以及卑南遺址公園的拓印樹葉手提袋DIY,以探索植物為主軸規劃二梯次為期一天的套裝行程,期望透過本活動帶領民眾深入瞭解植物與人群、文化及遷徙的緊密關聯,讓......
時間:2018-06-12 ~ 2018-08-25
活動內容:18:30-19:00 報到,活動說明19:00-20:00 夏季星空星座介紹,觀星技巧20:00-21:00 觀星21:00 賦歸
時間:2018-06-08 ~ 2018-08-10
活動內容:08:30〜09:00 報到分組09:00〜10:00 相見歡、自然體驗、卑南遺址環境介紹10:00〜11:00 水槍製作、打水戰11:00〜12:00 藤球製作、投擲大賽12:00〜13:20 午餐休息13:20〜13:30 甦醒—13:30〜14:00 展示廳解說與自由探索......
時間:2018-06-03 ~ 2018-08-10
【週五放映】卑南遺址公園每月挑選一個週五夜晚,於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放映符合「環境生態、原住民族文化、文化遺產」三大主題,或與在地及時事相關的近年影像新作品。關於本片-《美力台灣》曲全立 / 2017 / 臺灣 / 78分鐘10個瀕臨消失的台灣美景,100個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師,全靠1個半聾半盲的傻瓜......
時間:2018-05-11 ~ 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