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聞稿】 2016打造史前館成文創與智慧型博物館

  • 發佈時間:2016-02-26

      蔡次長表示:對文化部而言,文化科技是重要的政策發展,尤其全世界博物館都朝智慧博物館方向而努力的時代,史前館經過2年的研究與申請,終於獲得國家支持,給予4,000多萬的補助,對於史前館來說是轉型的關鍵,如果能把智慧博物館的想法,從展覽開始與整體遊客接觸的面向,藉由科技與數位化結合,相信未來在國際上也居於領先的地位。國內的各館所也都在關注史前館的發展成果,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相信未來可以做為其他館所的借鏡。以往像博物館像聖殿只提供給少數人參觀,但現今的博物館則是結合生活的參觀體驗,史前館不僅把文物轉化,讓創意與生活結合,更進一步與產業融合,讓民眾參觀後能把專屬的博物館記憶打包帶回家,留住參觀的感動。位於臺灣東部的史前館,從空間配置到展覽均有相當的規模,也有其專屬臺灣的深度文化內涵。歡迎大家踴躍參觀。未來也期望史前館持續增強研究功能,加強與外部單位或大學院校結合,尤其更可以結合民間文創廠商,提升文創產值,讓政府、博物館與民間能共同帶動文創的永續發展。




      史前館張善楠館長感謝國家的支持,尤其文化部、科技部長官們的鼓勵,讓史前館能以『建構智慧型博物館:漫遊在史前和現代的交界雲端整合計畫』獲得青睞,補助4,100萬經費運用在智慧博物館計畫中,本計畫共提出6大面向主題,包含電子票券系統與計畫推廣、智慧互動展示系統、智慧APP導覽系統、智慧文物修復系統、智慧文創產出系統、雲端應用資源整合系統等,今年起將導入數位化、科技化、雲端化,改善數位展演能力並提高服務品質。史前館希望未來達成增加資通訊科技與文化場館鏈結、活化博物館的知識內涵、增加特效技術應用與發展、並以科技厚植文化創意產業基礎、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及發展區域行銷、優化博物館營運效益。


      博物館是一個社會的『文化櫥窗』,不但直接呈現該社會的軟實力-文化內涵,也間接展現該社會的綜合硬實力-科技及管理能力.史前館期望未來在展示、教育和文創上,充分運用現代數位科技的力量,讓國家的軟硬實力同時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