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聞稿】參觀史前館典藏 外媒為之驚艷

  • 發佈時間:2015-03-08

      史前館張善楠館長表示:為讓外媒更清楚的認識臺灣與南島文化,特地安排主題導覽,並帶領其參觀平常不開放的標本典藏庫。史前館典藏庫24小時採恆溫恆濕系統控制,用以收藏考古學、人類學、地質學、古生物學之標本與文物。其專業照明、室內消防系統得以大大降低各式環境因子與災害對標本文物的潛在傷害,因而讓多次獲媒體報導的日本收藏家岩佐嘉親先生,雖未曾到過臺灣,卻願意將其走訪大洋洲的畢生南島文物收藏全數近三萬件的文物捐贈史前館。因此史前館為促進與南島國家的交流,特地展示由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捐贈的兩件典藏文物:萬那杜Malakula島南部所採集的特殊人像及來自斐濟的鯨牙項飾。


      史前館展示典藏的萬那杜人像屬於稀有的女性的雕像,其頭部以一個圓形的椰子殼為底,外層塗抹由黏土與植物纖維所混合而成的塗料,並塑造出人的五官。頭髮的部分以植物纖維與蜘蛛絲構成,身體與四肢以竹木類構成骨架,再以黏土與植物纖維所混合而成的塗料塑形。待塗料乾固後,再塗抹顏色。依據Malakula島的傳統,當死者舉行喪禮的6個月後,或是寡婦已經盡完服喪的規定,可以製作這樣的人像,做為生者對死者的思念及追思。


      普遍被認為是斐濟所有傳統物件中最為珍貴的文物鯨牙項飾(當地語稱為Tabua),史前館藏有5件,均為2008年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所捐贈。其由單顆的抹香鯨(sperm whale)牙齒表面加以拋光後,於兩端各鑽一個小洞,並繫綁以椰子纖維編製成的掛繩,在斐濟,唯有領袖或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士才被允許配戴。鯨牙項飾也是一種儀式性的禮物,直到今天,鯨牙項飾仍為斐濟人所珍視,在某些儀禮或場合中依舊進行這樣的儀式性交換。


外交部表示:為促進臺灣原住民與東南亞、南太、紐澳、美加等地區及國家原住民之合作與交流,進而提昇我國原住民在國際上之能見度與地位,特別籌組『原住民文化團』參訪臺灣,期望透過分別來自美、加、紐、菲、泰、越、印尼、斐濟、吐瓦魯與所羅門群島等國的12位資深媒體記者,將在臺灣的所見所聞,透過精闢的圖文稿件與其國民分享,藉以彰顯我國的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