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部落的旋律、時代的脈動 - 史前館「回憶父親的歌特展出版繪本呈現近代原住民音樂創作者 陳實、高一生與陸森寶的音樂故事

  • 發佈時間:2004-01-10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新聞稿930110部落的旋律 - 時代的脈動史前館「回憶父親的歌」特展 - 出版繪本呈現近代原住民音樂創作者陳實、高一生與陸森寶的音樂故事陳實(1901-1973,知本部落卑南族)、高一生(1908-1954,特富野部落鄒族)與陸森寶(1910-1988,南王部落卑南族),都因日治時期的師範教育,接觸近代音樂,在傳統與現代的激盪中,創造出更豐富的文化與音樂色彩。他們創作的歌曲,有釵h首歌仍能歷經時間洗鍊、貼熨人心,成為至今族人依舊傳唱不絕的民謠。這次與原住民合作策劃執行的小型特展,主要是以三位後人—陳明仁(北原山貓成員、陳實七男)、高英傑(高一生次子)與陸賢文(陸森寶四子)的角度詮釋父親的音樂故事。這三位策展人皆承繼了父親對音樂的喜好,父親的創作觀對他們有著深深的影響,而他們同時從事父親的音樂的整理研究工作。近幾年,釵h原住民歌手躍上流行音樂舞臺,其中金曲歌手陳建年與紀曉君的專輯�,釵h歌曲是被喻為南王部落音樂之父的陸森寶所作,陳建年表示他的創作靈感主要來自祖父陸森寶的創作歌曲。然而,陸森寶的釵h歌曲仍被一般人誤以為是傳統歌曲。一般大眾對於原住民音樂的認知仍多停留在吼嗨泱或那魯灣的表象,或是模糊的傳統VS現代的截然劃分;既看不清原住民音樂歷史發展的面貌,也看不到歌曲背後創作者的名字,以及文化前進的動力—族群的創作力量。由於缺乏史料的整理與整合,這段重要的音樂發展階段模糊且未受到重視;而學術知識的流通管道有限,無法更普及的讓人所知曉。例如:在國小音樂課本裡註明為臺灣原住民民歌的〈海洋歌〉與〈歡樂歌〉配詞人是趙友培,但當人們唱著「復興的種子在土中」的歌詞時,很少人知道作曲不詳的人其實是陳實。而致力族群發展與原住民自治,卻成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得年46歲的高一生,其事蹟與創作歌曲如〈春之佐保姬〉與〈杜鵑山〉等,則在平反後才一一浮現。由於這三位先人對釵h人來說是陌生的,因此,由別於以往的學術性知識刊物,史前館嚐試以繪本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他們的音樂故事。《海洋hohaiyan》一書以陳明仁所傳述父親之音樂創作觀為主軸,呈現原住民歌曲中常以hohaiyan與naluwan等虛詞作為表達情感的意義。《杜鵑山的迴旋曲》則是以高英傑的角度,娓娓敘述父親高一生受難前後的心境轉折與成長包容。《愛寫歌的陸爺爺》則以陸森寶的口吻敘述每一首歌的創作心情,呈現陸爺爺總是能敏銳的體會族人的歡喜悲愁。希望讓民眾有機會於三位先人誕生近百年後,更容易認識與親近他們,進而有所觸動與感動。(繪本動畫影片請至特展網站(http://www.nmp.gov.tw/father_song/index.htm)聯絡人:盧梅芬089-381166-588林頌恩089-381166-522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敬啟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一月十日



相關連結:</br/>繪本動畫影片特展網站 http://www.nmp.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