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標本文物入藏概況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標本文物入藏概況
王勁之
本館建館緣起於卑南遺址的發掘,考古學之蒐藏以維護卑南遺址出土各項遺物及資料為主軸,逐步擴展至臺灣地區史前文化遺址。開館之後,也陸續獲得業餘蒐藏家盧錫波、郭德鈴先生等人之大批捐贈,以及臺灣大學及臺東社教館所移轉之臺灣考古遺址標本。此外亦蒐藏有本館所受委託執行之考古發掘計畫出土之考古遺物與遺留。目前本館典藏考古學標本包括卑南遺址、東海岸及臺灣其他考古遺址出土之考古遺物。在類型上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金屬器、琉璃、墓葬遺留、人骨、動物獸骨等。目前本館考古學典藏品數量已達三萬餘件,並另有近二萬件研究性標本。
本館自然史蒐藏之目的,為提供臺灣史前時代至近代史上曾經存在的代表性植物群落與岩石礦物資料。經由這些標本的蒐藏與研究,支援考古學及人類學的研究及展示。自然史典藏品共計一千餘件,蒐藏類型可分為植物、地質與動物三大類。主要為臺灣地區之礦物標本、來自澎湖海溝的哺乳類古動物化石標本等。
民族學標本蒐藏始於1992年,範圍包括臺灣原住民、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與東南亞及大洋洲南島民族物質文化為主。蒐藏類型包括生活器具、衣飾、織品、建築構件、居住用品、生產工具、宗教儀式、藝術工藝品、古文書、音樂及影像等。本館民族學典藏品數量近一萬五千件。蒐藏初期以臺灣原住民標本文物為主,1995年起開始進行島嶼東南亞南島民族標本文物收藏。之後配合本館二期展示計畫,於2004年開始以計畫性及系統性方式進行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標本文物之收藏,族群包括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毛南族等十餘族。2008年起,獲岩佐嘉親先生捐贈畢生收藏之南太平洋標本文物二萬餘件,大幅提升了史前館的蒐藏深度及多元性。透過史前時代南島語族的跨海遷移與擴散,連接了從史前到近代的臺灣與太平洋島嶼。